首页
首页 > 新闻 > > 详情

环球热文:易居研究院严跃进:楼市回暖远超预期 刚需改善人群抓紧政策窗口期上车

2023-04-22 08:33:59来源:乐居买房
摘要 严跃进表示,近期,国内楼市回暖迹象明显超过预期——市场反应迅速,讨论声音增多,售楼处客流量陡增,营业时间大幅延长。楼市回暖的正面导向,体现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背后巨大的需求正在得到释放。

近期,从国家到地方,从政策端松绑到金融侧支持,多重利好密集释放,为房地产市场注入崭新活力。新局面下,今年的新房二手房将会如何表现?开发商应该如何调整经营策略?普通购房者又该如何做好置业决策?乐居买房就此咨询了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。


(资料图片)

严跃进表示,近期,国内楼市回暖迹象明显超过预期——市场反应迅速,讨论声音增多,售楼处客流量陡增,营业时间大幅延长。楼市回暖的正面导向,体现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背后巨大的需求正在得到释放。

新房、二手房市场,也开始甩掉过去三年的沉重包袱,表现出“稳中向上、持续转好”的良好态势,向好状态预计仍会延续。房地产市场将总体呈现出量价回暖、购房信心持续增强的发展导向。

对于房企来说,依然会保持去年“强者恒强”的格局。面对国家层面近期对房地产行业多次强调高度重视,开发商应了解、掌握、吃透政策,在经营层面上,优化调整投资和竞争策略,部署规划好拿地工作;在销售层面,抢抓时机积极导入需求,同时一定要做好保交楼工作,维护购房者信心。

对于普通的刚需和改善需求购房者,严跃进建议,鉴于当前种种购房的利好政策时效性未知,抓住政策窗口期及早上车,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。

以下为实录:

Q:近期,房地产利好消息频传,您有观察到楼市回暖的迹象吗?请为我们介绍一下。

严跃进:这种迹象是有的。据我观察,首先市场反应非常迅速,朋友圈的房产广告,以及各种房地产大小活动、论坛多起来了,老百姓讨论买房的声音也逐渐增多。其次,据售楼处反馈,目前市场情况很好,他们甚至到晚上8点、10点才打烊,这种回暖迹象明显超过预期。楼市回暖作为积极的导向,体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巨大的需求量。

Q:从国家到地方,从政策端松绑到金融侧支持,房地产市场复苏迎来新机遇。在此背景下,您认为今年的新房市场,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?

严跃进:今年房地产开了一个好局,春节以后的市场交易已经甩掉了过去三年的包袱,正积极大踏步的向前走,表现稳中向上、持续转好。我认为,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量价回暖、购房信心持续增强的发展导向。

Q:从去年年底起,多地二手房市场在数据层面率先回暖。放眼全年,您认为这种趋势是否可以延续?2023年的二手房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变化?

严跃进:这种趋势已经在延续。诸如上海、成都这些城市,不仅是新房,二手房市场也有非常好的表现。今年,我认为二手房市场不但本身逐步回暖,也将有力地带动新房市场的繁荣,比如说有些房东有置换需求,他把自己的房子卖了,就有能力去换新房。

Q:无论是“保交楼、保民生”,“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”,还是重提支柱产业地位,国家层面近期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。您认为,面对当下的契机,开发商应如何调整、优化经营策略,尽快走出低谷?

严跃进:近期大众购房热情较为高涨,各种购房政策利好频出,对于开发商调整优化经营策略来说,是一个好时机。开发商首先要了解、掌握、吃透政策,积极导入需求,同时一定要做好保交楼工作,维护购房者信心。

Q:2022百强房企年度销售额同比缩水明显,市场规模大幅衰退。2023年房企格局可能发生哪些变化?

严跃进:我认为房企格局总体会延续去年的态势,企业的形象好,资金状况不错,那么销售额总体来讲表现会好一点;如果企业有债务问题,那么经营方面可能还是会面临压力。所以有些企业就要另辟蹊径,寻找新的投资策略和竞争策略,在今年的市场上抓住机会,积极做大销售规模,实现弯道超车。

Q:土地出让 “两集中”政策近期迎来优化完善。您认为,此种变化会对2023年房企拿地带来哪些影响?房企应如何调整拿地策略?

严跃进:“两集中”供地优化完善后,拿地信息更加公开,让房企拿地信心更足,有助于企业更好安排部署拿地工作。尤其是在今年土地供应、结构质量都还不错的情况下,房企应该积极抓住政策,主动调整拿地策略。

Q:针对有刚性和改善需求的购房人群,今年的置业策略分别是什么?请您给出一些建议。

严跃进:今年的置业策略还是要尽早买房,毕竟政策不等人。因为当前的各种利好政策,都是现有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,并非永远持续。

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全程指导、乐居联合天猫好房共同推出的“好房线上购”第二季,通过“市场剖析”、“案场直击”、“红人荐房”、 “首套、改善必选榜”等环节,全方位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合理释放,帮助用户收获心仪好房;更准备了丰厚权益,诚意回馈广大购房者。(完)

标签: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资源

课程

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